在互联网平台上下单,半小时后专业骑手上门靠得住的交易软件,用户在家完成采样,3小时后即可获知结果。如果中招,医生会在线上开出对应的处方,由平台配送药品到家。在过去这个流感高发的冬春季节,这类“居家快检”服务正在逐渐兴起。
根据京东健康的最新数据,仅呼吸道病毒12联检这一项服务,已经售出20多万单。除京东健康以外,美团买药和阿里健康也上线了类似服务,流程和时效相似,价格也几乎一样,首单价69.9元,差不多是院内检测价格的三分之一。
唯一不同的是,京东健康在此基础上叠加了护士上门服务,把检测项目从鼻咽拭子延伸到了静脉采血等领域,几乎覆盖了门诊中的各项高频检查项目。据京东健康内部人士透露,目前的日均服务量在几千人次,虽然“做一单亏一单”,但公司内部仍然很看好这项业务,愿意贴钱来培育用户习惯。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加入检测环节后,互联网医疗从过去单纯的问诊+开方,变成了“医+检+药”的完整闭环。这当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有了即时的检查结果,医生就能做出明确诊断,使诊疗行为更为安全有效。这不管是对于患者还是第三方平台来说,都是一次重大利好。
而更为核心的命题在于,当互联网诊疗能够不依赖于线下医院的诊断记录时,禁锢这个行业已久的“互联网首诊”还会远吗?
3家大厂,2种模式
从时间线上来看,各家互联网巨头官宣推出居家快检业务的节点基本都卡在2023年。
那一年年底,一场流感、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的感染高峰流行,仅流感一项的单月发病人数就超过400万。全国各大医院,尤其是儿童医院基本都处于爆满状态,有的医院一天排了700多个急诊患者,人群扎堆又再次引发交叉感染。
洞察市场需求后,2023年11月,美团率先在广州推出居家快检服务试点,用户通过美团买药小程序下单后,半小时内可收到自检试剂盒进行采样,再由专业骑手负责送检,3小时左右可获知包括甲流、乙流、支原体等12项常见病原体的检测结果,用于指导后期用药。
随后,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也陆续上线了类似服务,京东依托的是自营的物流体系,阿里则有饿了么作为运力支持,主打的都是下单后3小时拿到检测结果。从价格上来看,以呼吸道病毒12联检服务为例,美团的首单价为69.9元,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的补贴后价格为64.9元,比医院要便宜不少。
在时效、价格和可及性都优于线下医院的巨大优势下,居家快检模式迅速兴起。根据美团在2024年7月世界流感大会上披露的数字,从2023年8月到2024年5月,共有超50万人次,做了呼吸道多病原的居家检测。相关试剂产品在美团买药上的需求量,也有10倍以上的增长。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各家互联网平台的服务差异并不大,检测项目都是呼吸道12联,试剂盒和检测服务都有特定的合作方,流程高度标准化,价格也非常透明。唯一的入局门槛就是即时配送能力,谁的网点多送得快,谁就能坐上牌桌。
如果说上线呼吸道检测项目是在特定背景下的快速响应,那么进入2024年后,京东和美团则开始基于自身平台属性,有选择地丰富居家快检的业务场景。
2024年7月,美团买药宣布推出居家快检“妇科检测”服务,主打一二线城市的女性用户市场。具体检测项目为阴道微生态分析,覆盖阴道炎、HPV和菌群失衡等常见妇科问题。在时效上,美团宣称30分钟女性送检专员上门,4小时左右收到检测结果,首单新人价39.9元,在原价基础上打了2折。
仅仅几天后,京东健康也宣布升级居家快检业务,将其嵌入到了深耕已久的互联网医院业务中。具体的流程是,患者在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问诊时,医生可以为其开出电子检验单,并由系统安排就近的护士上门采血或采样并送检,平均3小时后,检测结果会自动推送到医生端,作为后续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在这一次业务迭代中,手握大把线下医疗资源的京东健康开始加速迭代。借助护士上门这张王牌,京东健康把居家快检的范围一下从鼻咽拭子拓展到了70个采血项目,涉及糖尿病评估、甲状腺功能异常、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病种。相较于美团“都市丽人”的消费医疗路线,京东健康选择打造更具严肃医疗属性的“线上检验科”。
2024年年底,为了规范居家快检服务,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紧急发布了《居家医学检验外送服务规范》,这也是国内首个居家送检的标准。作为最为核心的第三方平台代表,美团和京东都参与了标准起草。而规范中所明确的两种服务模式,自采送检和上门采样送检,对应的也正是美团和京东。
也就是说,仅仅一年时间,居家快检就从某个企业的创新业务,变成了一个有行业标准可依的细分赛道,这一速度,在互联网医疗行业中绝无仅有。
最后一块拼图
虽然都叫“居家快检”,但这项业务对于美团和京东的战略价值却完全不同。
对于美团买药来说,试剂盒和检测服务都来自于第三方供应链,基于当前的促销价来推算,这项业务本身并不会有多少毛利,甚至还有倒贴的可能。
其次,居家快检确实会制造消费需求,拉动对应药品的销售。比如,一旦用户检测出甲流阳性,有很大概率会在美团下单购买奥司他韦。但美团本身只是一个聚合药店的第三方平台,主要收入来自于交易流水的抽成。从这个大的商业逻辑来看,它能够从“居家快检”后续效应中获益的比例并不大。
而京东健康的居家快检则完全是另一套商业逻辑。
基于互联网医院和自营药店的存在,京东健康既可以凭借其独有的上门采样送检服务,在前端吸引患者进入在线问诊,为互联网医院精准引流,又可以在明确诊断后把患者的购药需求截留在自营药店,大大提高从问诊到购药的转化率。可以说,在这条“医+检+药”的线上诊疗闭环中,居家快检起到了双向赋能的作用。
在不久前的一次专访中,京东健康CEO金恩林还特别向《健闻咨询》强调了这项业务的价值。他将其称为是一个完美的PMF(Product Market Fit,产品市场匹配)模型,相比早年提出的家庭医生服务,居家快检的刚性需求更为确定,对于跑通医疗服务和实物销售闭环的帮助也更大。
据金恩林透露,京东健康的居家快检服务经过多轮升级,已经覆盖了160多项常规检查,几乎将门诊中的高频检查项目都搬到了用户家里。目前,这项业务已经在全国15个核心城市落地,每天的业务量已经达到数千单。
另据一位接近京东健康的人士透露,居家快检业务本身仍处于亏损状态,基本是做一单亏几十块钱,离打平还有很大的缺口,但管理层给了相对充裕的空间,“在当下这个阶段,公司并不是太在意钱的事,还是希望用恰当的价格,让用户接受在家做检测,培养心智。”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美团还是京东,都为居家快检配置了线上问诊开方的服务。而从用户画像来看,使用居家快检的用户大多都是急性起病,且有明确诊断的具体需求,这和当前互联网诊疗中的慢病复诊患者完全是两个群体。
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规定,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尽管这项规定在疫情期间曾短暂地实行,允许首诊患者可在线开具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处方。但疫情后,各地“互联网首诊”的政策都有所回收,目前仍然还是局限在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服务。
“居家快检和互联网首诊的禁令是天然矛盾的。”一位长期关注医疗卫生政策的研究人士表示,近年来有不少业内人士呼吁适度放开互联网首诊,再加上技术发展和相关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这个命题也确实到了该解的时候。
另一个明确的信号是,今年年初,国家医保局公开表示,将专门预设“互联网首诊”的价格项目,这也被业内解读为互联网首诊放开的前兆。
“如果因为居家快检,打通了互联网首诊,那对于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又会是一个新的里程碑时刻。”上述研究人士表示。
举报 文章作者
健闻咨询
相关阅读
与黄牛抢票不同,如果抢占的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医疗资源,影响医院正常医疗秩序,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会更大。
1736 2024-11-12 15:50
本轮“新质牛”中高波动特征仍在,市场有望在震荡中实现中枢的逐步上移;北向资金三季度大幅流入核心资产。
227 2024-10-27 17:13
上海目前已针对假药泛滥、溯源难和管理混乱等问题,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药品溯源系统,实现“医药产品可验真,流转链路可追溯”,优化药品流转效率。
461 2024-10-12 14:40
在不久前结束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健康总裁吴文达在发言中指出,腾讯健康依托于大模型打造的解决方案已经在1300多家企业、医院等机构落地。
110 2024-09-23 09:26
近期,互联网医疗巨头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和平安好医生陆续发布了最新财务数据靠得住的交易软件,显示出各自在营收、战略布局和业务调整方面的差异和变化。
429 2024-09-14 11:19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