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上海9大涉农郊区(含浦东)是上海制造业的主要承载地,承担着推动上海产业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任。未来大赢家配资线上,上海郊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应重点在以下五大方面发力:
第一,自主创新体制机制。
一是自主创新政策体系,重点抓新型举国体制落实、科技体制改革和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完善以及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创新扶持与驱动机制、全链条创新加速机制、产业链与供应链安全稳定机制等。
二是自主创新制度供给机制,重点抓市场主体创新权利和创新保护权利的保障、有利于保护创新的制度构建和有利于保护创新的立法等。
三是自主创新环境供给机制,重点抓个人创造与集体创造激励相容机制的建立、社会对创新的认可以及对创新工作者认同的环境营造等。
四是自主创新教育供给机制,重点抓教育—人才—科技循环的畅通,建立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体系。
五是自主创新文化供给机制,重点抓“以科技工作者为本”理念的落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着力培育开放、包容、试错的上海郊区创新文化等。
第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
一是引导企业运用数智技术开展技术改造机制,重点抓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的实施,健全支持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的有效机制,鼓励面向重点领域开展共性技术研究。
二是落实国家标准机制,重点抓以国家标准落实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在可能条件下制定更高的上海标准,强化制度约束和标准引领。
三是多元产业融合机制,重点抓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机制的建立,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等。
第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体制机制。
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机制以及项目发展体系,重点抓重大科技工程培育机制、领军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产业链链主创新机制、开放式创新机制以及数字平台创新机制的建立,实施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
二是产业基础提升机制,重点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的比重,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建立锻造长板补齐短板机制,深化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
三是产业发展政策体系,重点抓战略性新兴产业体制改革,综合应用财政、金融等手段巧用产业政策引导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特别是重点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生态化发展机制。
四是产业发展治理体系,重点抓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持续扩大市场空间,建立健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支柱产业机制等。
第四,未来产业投入体制机制。
一是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重点抓前瞻谋划和政策引导,稳定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构建创新策源、转化孵化、应用牵引、生态营造的培育机制。
二是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机制,重点抓量子科技等新赛道开辟,探索建立包容审慎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适应性监管体系,深入实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一轮“上海方案”,建立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发展定期评估、比选寻优、动态纠偏机制。
三是源头技术供给机制,重点抓新型储能、生物制造、脑机接口等领域颠覆性技术前沿布局,从制度上落实企业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等中的主体地位,建立精细化调控支持机制。
四是鼓励先行先试政策,重点抓支持上海郊区开展未来产业相关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支持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大胆探索试错,推进区块链、元宇宙、智能机器人等重大应用场景建设。
第五,生产要素集聚体制机制。
一是要素管理体制机制,重点抓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的改革,建立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机制。
二是产业科技金融体制,重点抓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畅通,完善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特点相适应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鼓励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重点抓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建立先进适用技术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机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政府公共服务机制。
四是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及发展生态,重点抓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积极引导各类资源环境要素向绿色生产力集聚,打造吸引新质生产力落户上海郊区的良好发展生态。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党校(行政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举报 文章作者
岑树田
相关阅读
各地抢抓开年机遇期,发挥稳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全力推动一季度开门红。
110 昨天 21:30
无论是营商环境、行业发展还是外商投资,普遍都呈现出一幅负面景象。
133 昨天 12:18
长三角各地都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力重点。
187 02-11 20:34
现代服务业成为广东第一大产业,2024年全年增加值突破5万亿元,占GDP比重近40%。其中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24万亿元,占GDP比重8.8%。
66 02-06 11:59
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1.2%、服务机器人增长7.2%。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大赢家配资线上,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广东造”。
93 02-05 21:30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